大腸鏡檢查所用的光導纖維喉管
病人正接受大腸鏡檢查
內視鏡檢查室
大腸鏡檢查可即時顯示大腸內狀況及記錄有關影像作醫生日後診斷及檢查報告之用
在復甦室內,醫護人員會密切監察病人情況
醫生向病人解釋檢查結果
更衣室
檢查完成後,醫護人員安排病人到復甦室休息
結直腸內視鏡(大腸鏡)檢查
- 大腸鏡檢查所用的光導纖維喉管是一條柔軟、細小(直徑約1.1厘米)且可彎曲的管子,管道前端設有微形攝錄機。
- 檢查時,醫生會小心慢慢將內視鏡從病人肛門進入直腸;經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直至盲腸;透過同步視像檢查,可診斷大腸內壁有否異常或病變。
- 如有瘜肉、潰瘍或腫瘤,醫生會使用輔助儀器進行瘜肉切除,止血或抽取病變組織作進一步化驗。
何時需要接受大腸鏡檢查
- 大便持續帶血或黏液
- 大便習慣改變(如便秘、腹瀉)
- 排便不清
- 缺鐵性貧血
- 腹痛或腹部有腫塊
- 曾患腸瘜肉或直系親屬曾患結腸癌之人仕,可定期作大腸鏡檢查
- 一般人可在45歲左右接受第一次檢查以監測有否長有瘜肉
檢查前準備
- 檢查前三天:避免高纖維食物,瓜,荳,蔬菜,水果等;可以進食粥,粉,麵,飯,魚及肉類。
- 檢查前一天:只可進食流質食物,但勿飲奶類飲品。
- 檢查前一晚或當天:服用醫生處方的瀉藥,清潔腸道。
- 檢查前六小時開始禁食。
- 如對藥物有敏感,服食糖尿藥、薄血丸或亞士匹靈等藥物的人仕,應預先通知醫生,醫生或會建議病人在檢查前暫停服用某些藥物。
- 檢查前病人須除去眼鏡,飾物,金屬物品及假牙等;隱形眼鏡配帶者須自備盛載器以確保個人衛生。
檢查過程
- 檢查時,病人要左側臥以及屈曲雙腿。
- 醫護人員會按醫生處方予病人注射鎮靜劑和止痛劑,檢查會在熟睡的情況下進行。
- 檢查時會有先進儀器監察病人的血壓,心跳和血含氧量。
- 檢查過程約需15分鐘至45分鐘。
- 檢查完成後,病人會迅速甦醒,醫護人員會安排病人到復甦室休息,並會密切監察病人情況;病人一般會在半小時至一小時後完全清醒。
併發症
- 因割除瘜肉而導致腸壁穿破的機會少於二千份之一。
- 抽取組織或割除瘜肉的地方可能引起輕微出血,但一般會自動止血,機率為百份之二。
檢查後注意事項
- 病人完全清醒後,在一般情況下,可以恢復正常飲食。
- 由於檢查過程中會注入氣體使腸道膨漲,以便提升檢查準確度;所以檢查後會有輕微腹部氣脹及頻頻放屁,但情況會慢慢消失。
- 病人需由家人或親友陪同離開中心。
- 檢查後24小時內切勿飲酒,駕駛車輛,操作器械或簽署重要文件。
檢查結果
檢查完畢後,醫生會向病人解釋結果;如有組織須要化驗,一般可在幾天內知道化驗結果,醫生會另作安排解釋報告。檢查流程
- 到接待處進行登記。
- 醫護人員會向病人核對個人資料,填寫檢查問卷,講解檢查過程和簽署同意書。
- 如有需要,可先去洗手間。
- 到更衣室換上檢查衣服。把個人物品擺放在儲物櫃。
- 病人躺在手術床上後,醫護人員為病人帶上測量血壓、脈搏及含氧量的儀器。
- 醫生或護士會為病人注射鎮靜劑及止痛劑,然後進行檢查。
- 檢查後,醫護人員會運送病人到復甦室觀察及休息。
- 待病人清醒後,醫生會解釋檢查結果,然後安排離開中心。